2)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美杜莎之筏_芝加哥199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腔,她其实已很努力,但基础也确实太差了。

  “你刚才明明……”

  “安妮!”宋亚高声打断安妮弗莱彻指责前妻,“别急,馆方已经同意再给我们一些时间,慢慢来吧。”

  “是吗?好吧。”安妮弗莱彻松了口气,教舞蹈白痴实在是太痛苦了,“那Mimi你仔细看我的脚步,注意……”将节奏放缓了一些,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重新分解演示。

  “你不上去?”几人默默旁观了几分钟,哈莉问。

  “这部分没我的戏。”宋亚回答,感觉安妮弗莱彻放缓节奏后干看确实无聊,“这样吧,我带你们去别的厅参观?”

  “可以吗?”詹妮弗康纳利问。

  “没事,把这当自己家就行。”宋亚霸气而又随意的摆摆手,“走吧。”

  卢浮宫这时已经关门不对外开放,只有馆方警卫和工作人员在里面,老馆长应该只开放了附近区域的部分厅,宋亚挑能进的进。

  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三人在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里慢慢散步,仿佛也被熏陶得艺术了起来。

  “真美……”

  詹妮弗康纳利在一幅油画前驻足,赞叹。

  “这是一幅纪实性巨画,十九世纪,法国海军任用了一名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担任梅杜莎号的船长,这艘巨轮在布朗海峡触礁沉没,船上有权势的人都乘小船逃命,遗下一百五十多名乘客和船员,生还者只有十五人,上岸后又死去两人。这宗海难事件激起法国人的强烈不满,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席里柯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

  工作人员适时讲解。

  “美吗?有点阴森……”哈莉说。

  “这是遇难者在木筏上呼救的瞬间,色调确实有点阴森沉郁,但这更能显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作的问世可以说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

  毕竟念过哈佛加耶鲁,詹妮弗康纳利接手解释,“画家席里柯当时应该不到三十岁,为了描绘出真实的现场画面,他走访了生还的海员,用腐尸、垂死之人以及黄疸病人当模特写生,用了十八个月才完成这幅画作。”

  “哇喔……”哈莉继续赞叹。

  “康纳利小姐你研究过这幅画?”工作人员问。

  “是的,以前在哈佛念书时……我来过这好多次。”詹妮弗康纳利回答,“一直很喜欢这幅画。”

  宋亚也有点被这幅画震撼到了,木筏上有人不肯放弃地奋力挥舞着织物求救,有人饱含希望的指向远方,似乎对同伴诉说救生船就快到了,有人已虚弱地倒在木筏上生死不明,还有人完全放弃了,就坐在船上发呆等待死神的来临。

  巨浪临头,帆满满鼓起,但桅杆已承受不起风力歪倒了,马上就要连带着几片板组成的临时木筏倾覆。

  仿佛被带回到了两百年前的这艘木筏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