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五章大善人_重生之风云上海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麻袋全部加起来,恐怕也就两千斤大米,一个人分个两斤,也就能分一千个人。

  而整个大上海三百万人,至少一半人都处在赤贫的阶段。

  救济一千个人,其实是杯水车薪。

  沈梦生想了想,朝郑校长道:“这样吧,我愿意以郑校长的名义捐出来十万块钱,用来接济那些穷人。”

  郑校长一惊,愕然的看向沈梦生:“什么,你、你愿意捐十万?”

  沈梦生点头,接着淡淡一笑:“你别嫌弃少,我这一年不沾烟土,不碰妓馆,做的都是实业,正了八经的生意,赚到的钱不多,能捐的也有限。”

  “不不不,沈先生,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能愿意捐出来这么多钱帮助别人,这已经是莫大的仁慈了!上天好生有德,一定会把您的这份功业记在功德簿上的!”

  郑校长感动的热泪盈眶。

  别看他买的米不少,足足有两千斤,但这时候米价便宜啊,一斤也就八毛钱,两千斤大米,也不过才花了近两万块钱罢了。

  这还是他东挪西凑,多方筹来的。

  现在沈梦生一个人就愿意捐十万,这等高风亮节,他扪心自问,只怕他认识的大部分人都未必做的到。

  沈梦生又出主意道:“不过,与其这么买米直接发,照我说,不如去跟那些馒头店馍馍店的人联系,让他们做些干粮出来,分发出去。好些穷汉,连个能挡风遮雨的地方都没有,哪来的炊火煮米呢。”

  最重要的是,上海市的米面还都控制在当局的人手中,花钱买米买面,也只是便宜了他们,肥了他们的腰包。

  而通过老百姓做一些包子、馍馍什么的,则相当于又刺激了上海市的消费,能让那些铺子的老板赶在大年三十之前,也小赚上一笔。

  这就等于是同时接济了两拨人。

  郑校长感叹的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

  当下,沈梦生便坐着黄包车回家,和吕方一起拿了十万块钱到学校,直接交给了郑校长。

  “这钱,务必要记在郑校长的名下,否则,要是被我上头的人知道了,我捐这么多钱出来,只怕会对我记仇!”

  郑校长接过钱来,更是感慨万千:“沈先生,您放心,您做的这些好事,我都牢牢的记在了心里,该是你的,绝对是你的。没人能抢得走!”

  联系铺子的活儿,沈梦生交给了沈茹月去做。

  本来沈茹月一个女学生,在这次救济穷人的活动中只能打打下手的,现在因着沈梦生的关系,一跃而成了组织者、管理者,亲自带着几个男学生联系能做包子、馍馍的铺子去了。

  那些铺子的老板本来都已经关门歇业准备过年了,得知来了大生意,还是帮助那些吃不上饭的穷人,纷纷表示乐意帮忙,又勤快的拿出来了钥匙,回到铺子里重新开张。

  而沈梦生则和郑校长、吕方三个人一起指挥着学生们推着车去给那些有家有口的人送米。

  两斤米不多,但给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省着吃,也能吃上两三天的功夫。

  至少能把这个年先熬过去!

  现在多少人过日子都是过一天熬一天,过了今天再想明天,至于以后,以后再说吧!

  指不定哪天岛国人就打过来了,想那么多干啥。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