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九章 透露未来?_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于1931年,目前算是军民两用的性质。

  不过这里的民指的可不是普通民众或者游客,而且民用物资的运输——人员方面还是只允许官方人士通行的。

  同时由于跑道单向土石跑道以及净空条件很差,所以整个机场的常见飞机只有一种:

  伊尔-14。

  “诸位,咱们这次搭乘的型号是伊尔-14П,一款五年前进口的客机。”

  在等待安全员执行临飞检查的空隙,王季诚主动对众人介绍起了面前飞机的概况:

  “这架伊尔-14П一共有24个座位,发动机功率比相对老旧的伊尔-12更大,最大商务载荷大概三吨多点儿。”

  “咱们这次一共有唔,算上我十五号人,即便算上行李也不会超限。”

  徐云和陆光达同时点了点头。

  除了徐云和陆光达外,这次基地随行的科研人员一共有七人,主要负责其他一些项目的处理。

  另外出行的成员还有牟方东和陆光达的警卫员、王季诚这位联络员,以及三位将会跟上飞机的特护人员。

  这三位特护是在徐云后才随王季诚露面的,连基地的李觉都不太清楚他们的存在,据说是某位作家给徐云陆光达安排的外援,来自.唔,别问,问就是作协。

  总而言之。

  由于时代问题,这批人中大部分都坐过火车或者汽车,但坐过飞机的却连一半都没有。

  因此在王季诚介绍的时候,不少人都双目放光的盯着面前的这架伊尔-14П,脸上带着浓烈的好奇。

  徐云甚至还看到一个看起来很腼腆的男研究员忍不住上手摸了摸飞机的侧翼,然后立马便收回了手,仿佛做了这个小动作要被责罚似的。

  这个场景让徐云想到了自己读初中时参观省科技馆的表现,当时的自己和这位同志似乎也没啥区别,啥都想上手摸两下。

  又过了几分钟。

  负责检查飞机的安全员拿着个垫着文件的小塑料板来到了王季诚身边,说道:

  “王同志,陆同志,客机已经复查完毕了,没有任何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安全隐患。”

  王季诚这才点点头,对陆光达说道:

  “光达同志,那就招呼大家上机吧。”

  陆光达闻言,立马朝后大手一挥:

  “各位同志,请大家把行李放到货舱,有序开始登机!”

  “另外起飞时机舱的压力差可能比较大,大家如果担心耳鸣或者头晕,可以张开嘴来平衡耳压。”

  “好耶!”

  随行人员中很快响起了几声轻呼,原本安静的队伍逐渐开始出现了些许躁动,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同志走路的时候都在蹦蹦跳跳的。

  接着在陆光达的引导下。

  一行人陆续登上了这架伊尔-14——说登也不合适,例如徐云就是被抬上去的。

  临行前安全员还偷偷找到了王季诚,告知他机场这边听说有伤势很重的伤员随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