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章 要搞就搞个大的_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概有三到四座雷达处于半废弃状态。

  只要从这些雷达上拆下一个正交线极化的频域模块,完成对正交基带信号的过滤,就能很轻松完成徐云所说的要求——毕竟只是单纯的过滤,而不需要分析。

  这就好比用渔网网鱼。

  这个模块的网鱼渔民的任务很简单,只要过滤小鱼,确保捞上来的鱼体长大于多少多少公分就行了。

  至于鱼的种类、具体科属之类的信息,则并不需要他们辨认。

  随后徐云顿了顿,继续说道:

  “至于质量控制模块还有参数配置模块也很容易,做个质量控制因子的门限就行,大概需要四个门限通道吧。”

  “也就是水平低增益通道的iq信号、水平高增益通道的iq信号、垂直低增益通道的iq信号、以及垂直高增益通道的iq信号。”

  这一次,老郭听得就有些疑惑了。

  毕竟他不是搞算法的专家,做不到样样精通。

  不过控制因子和门限这两个词他倒是大致接触过相关术语,不久前他还听自己的好友董铁宝说过什么十二门限来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四门限应该也不算啥大问题.....吧?

  但老郭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放松。

  毕竟徐云早先提出来的这几个模块越简单,便代表着后续模块将会越复杂。

  而且无论是以上哪个模组,都没涉及到“敢不敢”的范畴。

  又过了片刻。

  当老郭内容消化的差不多以后,徐云便又说道:

  “郭工,前面的五个模块算是最基础的两个‘档位’,接下来的两个模块就要困难许多了。”

  “其中排在第三档的是.....信号存储模块。”

  说这番话的时候,徐云的表情有些严肃。

  别看信号存储在2023年堪称数据行业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项目,手机动不动就是256g起步。

  但对于眼下这个时代来说,数据存储却是个很麻烦的事儿。

  举个例子。

  如今的数据存储主要靠的是打孔卡或者磁鼓存储器,国内目前拥有的最大磁鼓存储器位于104机上。

  那个存储器单体长度12英寸,有30个磁道,每分钟10000转,存储容量高达极其惊人的

  20kb。

  没错。

  20kb。

  实际上别说国内了。

  哪怕是国际上的前端领域,也不过在五年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款的硬盘。

  那块硬盘由50块24英寸磁盘构成,总容量为5百万个字符,也就是不到5mb。

  而多普勒气象雷达这次需要收集的数据多达5000万组,考虑到气象数据的时效性,最最最最多也只能分成10次进行采集。

  也就是每一轮采集结束,气象雷达必须要存储500万组的数据。

  一组数据按照3个字节来算,500万组可着实够兔子们喝一壶了。

  然而令徐云意外的是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