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二章 归类世界线(感谢代号黑大佬打赏的盟主!!!!)_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

  比较有名的有《走进牛顿》《科学界征服手册》《他改变了欧洲》等等.......

  徐云所选的这本《1650-1830:科学史跃迁两百年》虽然在名气上小了一点儿。

  但作者却是很有名的威廉·罗恩·哈密顿,也就是发明了四元数的那位大佬。

  到了2022年,哈密顿量还是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同时与其他的人物传记不同。

  这本书是以宏观视角切入,视线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小牛身上。

  而是以小牛的履历和贡献为引,跨越接近两百年进行了一个总述。

  这对于目前的徐云来说,确实是一本最合适的参考书籍。

  随后徐云正襟危坐,翻开了书册扉页。

  片刻之后。

  一道前言映入眼帘:

  【如果投降的意志是一个国家,那么它一定叫做高卢,如果神明的投影是一个人类,那么他一定叫艾萨克·牛顿】

  “16—17世纪,一场伟大的科学革命在欧洲兴起。它是文艺复兴的产物。”

  “大批阿拉伯文的古希腊和罗马文献的翻译,激起了人文主义,激起了人类去探讨现实世界和自然界的热情。”

  “而我们所在的星球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则无疑是探讨的一块重要领域......”

  哈密顿的切入点很好,在这这本书的开头,先介绍了17世纪之前的自然科学发展概述。

  重点在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开普勒三定律方面多花了一些笔墨。

  这也是后世许多近代物理学史书籍的标准开头。

  为了方便后期比较,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近代物理学史的脉络...嗯,放心,这次是人话。

  首先。

  近代物理学史主要分成两个区间:

  16-20世纪,以及20-21世纪。

  这两个区间的界定方式只有一个标准:

  1895年X射线的发现。

  其中20世纪物理学两大基石即相对论和量子论,前者则是经典物理体系。

  我们的重点在16-20世纪,也就是经典物理体系。

  经典物理体系用个不太严谨但很简单的分法,同样可以归结为两类:

  牛顿力学体系,以及分析力学。

  后者则可以分成光学、热力学、电磁学等等。

  嗯,就这么简单,再深入就是具体科学家的个体成就和贡献了,比如欧拉、库伦、法拉第这些。

  随后徐云继续看了下去。

  “1666年4月,艾萨克·牛顿推导出‘韩立展开’三阶式,初次巩固了自有流数术模型,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成功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同年六月,艾萨克·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1667年7月,黑死病疫情消失,伦敦恢复正常,艾萨克·牛顿返回剑桥大学。”

  “两年后被授予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在同年的皇家学会会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