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62章 拜会与视察_走出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后者将代表东来贸易行同一些华资企业签署合作意向。

  “这500万美元是4套曼海姆炉的全部资金?”到了新山,蔡致良才有时间研究了硫酸钾工业的投资。

  赵思琪回答道:“是两套炉子,合计500万美元。”

  “这一两年技术改进这么多吗?”蔡致良疑问道:“我记得当初承揽工程的时候,一套曼海姆反应炉大概投资100万美元,怎么会差这么多。”

  “当初亨达工程公司承揽的工程,100万美元只包括技术服务和部分机电设备,而且还是三期扩建工程。”

  赵思琪道:“一套完整的曼海姆反应炉,从开工建设直到投产,需要至少300万美元,这次两套炉子一起开工,才使得平均价格有所下降,也是因为仓库,液体储存罐,循环水系统等设备是共用的。”

  对于太专业的东西,蔡致良也不太清楚,不过也听懂赵思琪的话,就是之前很多共用设备不再采购范围。

  “你调查清楚,投资化工业初期,宁可慢一些,也别被钻了空子,闹出笑话。”

  赵思琪道:“您放心,我也不是专业的,所以专门请了第三方调查过的。”

  “这样最好。”蔡致良就没再说什么了。

  从吉隆坡到新山还好,从新山再去工厂,距离近了,所消耗的时间反而更长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基朗巴班利肥料科技公司从4月开始动工,已经初具规模,办公楼,仓库,生产车间的土建已经完工。在工厂迎接他们的除了柳正阳,还有梁仁隆,工厂的经理兼总工程师。

  片刻休息之后,柳正阳带蔡致良和赵思琪参观了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工厂。

  “土建已经基本结束,反应炉的钢结构也在前天完成焊接,台湾的砌炉队伍会在两天后进厂。”柳正阳一边带路,一边说着工程现如今的进展。

  “设备安装呢?”

  “已经通关两批,就在那边的仓库里。”柳正阳指着一处单层建筑,道:“最后一批也已经在路上,最后还有一些采购自欧洲的设备,需要一些时间。”

  “还需要从欧洲采购吗?”蔡致良疑问道:“日本的技术都不行吗?”

  “这套硫酸钾工艺采取曼海姆法,就是德国人发明的,近百年以来,一部分设备一直由德国生产制造,甚至必须聘请德国工程师调试,这也是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柳正阳道:“日本,台湾虽然近些年进入设备制造领域,却也无法完全取代欧洲的设备。”

  一路走马观花,直到进入仓库,里面已经堆积如山,各种尺寸规格的木箱,土建用的水泥,沙土等等,很是杂乱。

  “这就是德国生产的碳金塔,一套20万美元。”柳正阳指着一个打开的木箱,里面露出两段黑乎乎的筒体,道:“后期的安装调试,都由德国工程师完成,按小时收费。”

  蔡致良敲了敲,没有金属的质感,黑色的涂漆也看不出是什么做的。

  “这是石墨,碳的一种形态。”梁仁隆解释了一句,道:“但是石墨比较软,所以用金属加固。”

  “不能直接用钢材吗?”蔡致良问了一句,对于什么是石墨,学校里的知识还没有完全忘记。

  “石墨的热传导更好。”梁仁隆随后又从盐酸的制造,冷却,回收过程解释这个冷却塔的作用。

  蔡致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其实也不大清楚,硫酸钾的反应原理是清楚的,但是制造过程就另外一回事了。

  仓库中最多的是砖头,各种各样的砖头,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兴致。

  从仓库出来,蔡致良对这座工厂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不过有些烧钱是肯定的。而视察也结束后,当天折回新山,没有停留就赶往新加坡。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