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投资特效_走出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扑街之作,提起《新蜀山剑侠》,施楠生的脸色有些不自在,简单说道:“是从美国请的特技小组,是一家叫工业光魔的特效公司。”

  “工业光魔?”蔡致良有些吃惊,嘉禾的邹老板可真是舍得下血本。

  施楠生以为蔡致良不清楚这家公司,进而道:“《星球大战》的特效就是这家公司制作的。”

  美国太过于遥远,蔡致良关心的还是港城,道:“港城这边应该也有特效公司吧?”

  施楠生道:“美国《星球大战》之后,港城这边也出现了一批特效公司。相比于欧美,这种特效电影在港城并不受欢迎。目前也就剩下一些规模很小的特效公司,还在坚持,远远比不上美国的技术。”

  港城最流行的还是喜剧电影,对于特效大片,港城的观众似乎并不感兴趣。1977年,《星球大战》在北美上映,全球狂卷近8000万美元的票房。但是第二年在港城上映时,只有600万港元的票房,排在当年票房榜的第11位。

  1983年,港城的大片除了《新蜀山剑侠》,还有一部邵氏的《星际钝胎》,上映两天便紧急落画,这还是邵氏自己的院线,当年的情形可想而知。至于亏了多少,也只有邵氏自己知晓,这也被认为是邵氏停产的罪魁祸首。

  当然了,这也跟港城的市场狭小有关,支撑不起特效大片,毕竟特效实在是太费钱了。

  从此,特效大片再没有人提起,但是偶尔的特效运用还是有的。

  蔡致良道:“我觉着特效可以营造一种无与伦比的观影体验,会是未来电影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想提前投资一家特效公司。”

  这当然只是蔡致良准备投资特效的一个理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徐可工作室即将出品的《倩女幽魂》。今天蔡致良这么一提,到时候施楠生肯定会想到蔡致良的。

  施楠生愣了一下,笑着劝道:“港城的电影市场,撑不起《星球大战》那样的好莱坞大片。”

  确实,港产电影市场狭小,即便是有东南亚的票房,远远不及美国的市场规模。以《新蜀山剑侠》的投资,换算成美元,也不过300多万,在美国是很普便的投资规模,但是在港城,2000多万港币的投资,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也是港城的投资人不愿意在特效制作上面费钱的原因,一旦投资,根本看不到收益。

  “你想到哪里去了,《星球大战》那样的电影,我也投资不起啊。”

  蔡致良解释道:“就像功夫片,不一定非要拳拳见肉,我觉得完全可以用特效来替代,使打斗场面更加飘逸一些。”

  “功夫片最精彩的本就是打斗场面,有做特效的钱,还不如请洪家班或成家班给你指导一番呢。”施楠生依然不看好特效公司的发展,接着劝道:“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