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4章 票价_走出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同这数千万美元的贷款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康同啰嗦了半天,才开始进入正题,道:“根据广电局的规划,电视塔上设立了游览项目,可以通过卖门票的方式收回投资。由于电视塔设计高度超过450米,将是浦江最高的建筑,可以俯瞰整座城市,远眺大海,是浦江最佳观景的地方。。”

  “这不就可以盈利了吗,还需要担心什么?”蔡致良反问了一句,要知道仅仅凭借收门票这一项目,就足够广电局赚的盆满钵满了。

  “蔡先生……”看着康同一脸的无奈,葛瑞德插了一句,说道:“如果这里是维多利亚港两岸,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和整个港城,仅仅凭借门票,三五年之内收回投资是有可能的。但这里是浦江,虽然也在黄浦江边,又有什么夜景可以观赏的,浦东那边还都是未开发的民房和荒田?”

  葛瑞德说完,康同接着道:“蔡先生,我们并不否认浦江的发展潜力,深城就是一个参照,但这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通过门票收回成本,不是不可能,我们总不能等上二十年吧。”

  康同可以说是非常不看好电视塔建设项目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道:“对于卖门票观景,别说是我不看好盈利前景,就算是广电局自己,心里也是很打鼓的。”

  蔡致良听了这番话,就问了一句,道:“你说的这个二十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有什么依据吗?”

  “这是广电局做的调查报告,一共设定了三个门票价位,5元,8元,以及12元,然后根据浦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能的人口规模,模拟出每年游客的数量,然后计算可能的盈利情况,以及收回投资,偿还贷款所需要的时间。”

  康同笑着说道:“8元,12元的门票价格,我就不多说了,实在太不切实际了。就说以5元的门票价格,收回投资和偿还贷款的时间是15年。但问题是,有谁愿意花5元的门票,去那么高的地方吹风呢?如果是在港城,即使30元,乃至50元的门票,以港城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在话下。但这是在浦江,平均工资只有100多元,所以我认为3元左右比较合适,大概二十多年。”

  “蔡先生。”康同继续说道:“况且这是美元贷款,以目前人民币自八十年代初以来不断贬值的趋势,这个时间还需要延长。”

  “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浦江是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你应该将他的发展潜力也算进去。”

  蔡致良转而问葛瑞德,道:“你怎么看?”

  东来贸易行刚收购了几家工厂,葛瑞德应该对工资水平和发展潜力有更深刻的认知。

  葛瑞德沉默片刻,道:“哪怕再过两三年,5元的门票依然偏高。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