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章 台湾之行_走出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承诺入股的大企业也是如今日这般,消极抵制。结果呢,仅仅两年的时间,便收回所有的成本。半导体属于朝阳产业,只要6英寸的晶圆厂一建立,盈利是很容易的。就好比站在风口放风筝,总是比其他人要容易些。”

  蔡致良本想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现在的台积电,以及目前台湾最大的半导体产业联华电子,都是工研院的产业,算是省级国企。

  七十年代末,台湾工研院电子所成立了联华电子公司筹备办公室,计划集资8亿元新台币,并邀请声宝、大同、东元、裕隆等民营企业加入。结果这些大企业消极抵抗。在行政院长孙运璇再三说服下,最终只筹集到5亿元新台币,其中政府占股居然高达70%。联华电子成立后,进驻新成立的新竹科学园区,从美国引进4英寸晶圆生产线,主要生产电子表、电子乐器、程控电话等民用产品ic部件。到1985年联华的营业额达到亿元(约3200万美元),获利亿元,成为台湾产业新贵,丰厚的利润立时让人眼红。

  “说法很新奇。”张仲谋不置可否。

  “张院长曾经是德州仪器的副总裁,想必对于美国目前的半岛体现状,十分了解。我计划建立一座专业的dram工厂,张院长能否做个中人。”

  蔡致良调查过,目前在台湾做半导体,拉上工研院是最能够事半功倍的。而且工研院的制程技术也是蔡致良需要的,只是授权方面的谈判还在进行中。

  张仲谋道:“据我所知,德州仪器并不介意将技术授权给台湾半导体公司。”

  “这话是不假,只是1m的dram技术授权有些困难,目前只能得到256k的技术授权。你也了解这个行业,如今最先进的技术,4m的dram已经量产,16m的dram样品,年初的时候已经出现,想来明年就可以量产。这256k的技术授权,已经是十分的鸡肋。毕竟距离256k量产,已经过去好几个18个月了。”

  18个月,这是着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蔡致良的目标是存储芯片,与台积电的业务并不冲突。

  现在市场的主流已经是1m和4m了,很快便会进化到16m了。

  “我可以出面帮你说项,不过至于结果,就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了。虽然美国有意扶持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但是最先进的技术,还是会有所保留的,不然的话,岂不成了第二个日本。”

  这话说的也对,美国的技术不及日本,成本不及台湾,一旦放开授权,最先垮掉的会先是美国。

  “无论结果如何,都将不胜感激。”

  张仲谋除了曾在德州仪器工作25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