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君父_我来做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崇祯元年,接着整阉党。崇祯二年三月十五日,钦定逆案,发布诏书,昭示天下。

  同时,崇祯皇帝罢厂卫,将各地矿监召回。

  总体而言,崇祯二年时,大明朝威名赫赫的“厂卫”风头明显不及往年。但权阉就是权阉,在外面一样威风凛凛。更何况崇祯皇帝自己后来还是启用了太监集团。

  明史:乃思复用近侍。崇祯四年九月,遣王应朝等监视关、宁,又遣王坤宣府,刘文忠大同,刘允中山西,监视军马.而以彝宪有心计,令钩校户、工二部出入,如涂文辅故事…

  此时,这些如狼似虎的大珰们温顺的跪伏在地。没办法啊,一个魏忠贤案,多少人被新帝清洗了?

  依次是司礼监太监高启明、方正化、张彝宪,东厂提督王永祚,御马监提督曹化淳。

  王双等了半分钟,这才慢慢的道:“都起来吧!大伴,你去内阁传旨,起复孙承宗。”

  在搞钱之前,他先得安排一下流贼、东虏的事情。

  明史:陕西饥民苦加派,流贼大起。

  他昨天强硬的表态,提拔洪承畴为三边总督。陕西那边暂时应该问题不大。当然,只要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一定会有人造反。这他有心理准备。只是说,有个猛人坐镇,至少不会局势大坏。

  东虏这边也要安排一下。

  根据他在“明朝那些事儿”里看到的论点,明末时最能挽救辽东败局的军事家、战略家,当属孙承宗。一代名臣袁崇焕无法改变辽东的局势。

  王双对这个观点是认可的。第一,崇祯二年十一月京师被螨清兵围困,袁崇焕下狱论罪。满桂战死。局面危急之时,满朝大臣都推举孙承宗来解决局面。

  第二,袁崇焕杀毛文龙。这简直是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毛文龙镇守东江,可以直抄螨清的后路。这怎么能杀呢?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抗清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个中学生都能懂的道理。

  以此事足见袁崇焕的战略水平。

  王承恩应声而去。

  王双目光在五人身上扫了一声,落在年轻点的方正化身上,道:“方正化,你替朕来办这件事,去辽东宣朕的旨意,召袁崇焕、毛文龙进京陛见。”

  明史宦官传:方正化,山东人。崇祯时,为司礼太监。及城陷,击杀数十人,贼问:“若为谁?”厉声曰:“我总监方公也!”贼攒刀斫杀之,其从奄皆死。

  这也是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的人物。据说,网传其人是东方不败的原型。

  方正化正色道:“奴婢领命。”起身离开。他是司礼监太监,当然懂接下来流程。他要去宣旨,还得走朝廷官僚体系的流程。

  安排完东虏的事情,接下来便是捞钱的事宜。

  王双扫视着剩下的四名大太监,直白的道:“朕的内帑缺银子。朕决意复各地矿监。征收各地茶园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