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8章 这一夜,众生,众相(中)_南宋异闻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了,只有是你,我才不吃醋。”

  灯,熄了。

  探身出去吹熄了灯烛的小谈受了一丝凉意,赶紧钻回被窝,往唐诗怀里挤了挤。

  唐诗没好气地在她不老实的屁股上拍了一记,然后就睁着眼,在昏昏夜色下纠结起来。

  嗯,明儿一早,他会不会喊我一起呢?

  ……今夜,无人睡眠。

  武英殿,灯火通明。

  那些武学教授们正聚在一起,检讨得失,推敲整个军机部门今日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得与失。

  今天的行动,执行的很漂亮,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就没有失误和纰漏。

  只是因为对方太过低估了大王的底蕴,轻敌之下犯的错误更多,所以计划的执行才没出问题。

  但既然发现了,就该及时纠正,这样下次执行任务,才能更加精准贯彻。

  大殿正殿宫墙上,有斗大的一个武字,左右一副楹联: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那是大王的手书(千寻小公公代笔,但是无人知道,且千寻公公无处维权)。

  这副楹联,是武英殿里这些武学教授们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这些宦途失意,早就没了用武之地的武将,很珍惜现在这样的机会,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集贤宫。

  这是安排大儒高初和他的十大门徒的所在。

  他们也没有睡,今天前殿发生的事情,何公公已经安排人,技巧地透露给了他们知道。

  对这些从瀛州远道而来的书生们来说,听闻这个消息,他们无比的振奋。

  关于要以德服人、教化为先什么的,并不在他们的概念准则之中,他们不是腐儒。

  残忍什么的,更是可笑,他们只觉得这个大王英明无比,似乎……这一回投到明主了。

  他们来自瀛州,而且是既不见容于唐傲这个逆贼,也不喜欢投奔木下小次郎的书生,他们是最忠诚的保皇派。

  瀛州相对于三山而言,皇权传承了五百年,观念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他们一直深恶痛绝的,就是幕府制度,几乎架空了半个皇权。

  他们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为杨瀚效忠,并在三山大殿拳脚,一抒平生报负了。

  他们开始畅谈结合三山目前的实际情况,一旦由他主政一方,他将如何施政的问题。

  甚至,已经开始关心起庙堂之事,开始磋谈律政宫中那些武略谋臣要如何用制度限制,才能叫他们既发挥作用,又不至于渐渐衍化成另一个幕府。

  抑压武将的地位和荣誉感,殊不可取。

  但是,放纵武将的权力,却更不可取。

  这些还不知道杨瀚将如何任命、使用他们的书生们,已经为他们即将效忠的君王操碎了心。

  律政殿。

  油墨飘香,一版版印刷物出来,装帧成册,摆放一旁,殿角已经将涉及政治、军事、民政、工商、农业等各个方面的律法书籍分门别类,摆放了许多。

  公子们还在奔波忙碌着,大王明日会唔东山女王,后日在百官归去之前,就要正式颁布法典了呢,这些人是要每人一套,把法典带回去的,此时岂能不加班加点。

  徐不二尤其卖力,满脸的油墨道子,身上溅的也尽是油墨点子。

  他父亲可是参与了谋逆大王的,好几个叔叔,一股脑儿就杀了,大王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的堂姐七七也被废了,现在囚禁在冷宫之中。

  可他的父亲却被宽赦了一切罪行,只是明旨今后只能老死林泉,不得入仕、不管统领徐氏家族。

  徐不二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大王对他的看重,大王甚而还把他提拔成了徐家的家主,这是他和父亲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

  后天,他就要跟父亲一起回家了,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徐不二只想做好大王交代给他的任何一件事。

  何况,今晚亲手给父亲送去酒菜时,父亲也叮嘱他了:好好做,徐家若不想亡于诸侯之手,从今往后,必须牢牢抱住大王的大腿!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