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_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是一次常朝。

  又是一次平平无奇,且发生在秋收之前不久的常朝。

  只是相较于三年前那一次,这一日的常朝,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御榻之上,天子启正襟危坐,满脸庄严肃穆。

  殿室之内,朝臣百官、公侯贵戚分坐于东西两侧的筵席之上,无不侧仰起头,望向御阶上方的御榻方向。

  准确的说,是御榻上的天子启,以及跪坐于御榻侧方的监国太子刘荣。

  而在殿内众人目光所及之处,刘荣却是一副驾轻就熟的模样,熟练地摊开一卷卷竹简,将一个又一个重大议题,依次摆上台面。

  “今岁秋收在即,内史、少府肩上的担子不轻。”

  “大体上,朝堂还是去年的路数——主要将粟的价格稳在四十钱每石,允许上下浮动三钱每石,再多,便要下场平抑、调控。”

  “至于宿麦,朝堂原则上不干涉价格起伏,实际操作上,尽可能也要将未加工的宿麦粮粒,控制在和粟基本一致的价格。”

  “加工完成的麦粉,却是当真不用多加干涉了——只要不超过百钱每石,便由着他去。”

  御榻一侧的监国太子专属座位,刘荣轻描淡写的为今年,关中秋收后的粮食价格画出了红线。

  与过往几年一脉相承:依旧是重点管控粟的价格,并轻微调控宿麦原粮的价格。

  对此,朝中百官自然是无甚异议,只是就具体细节向刘荣请示一番,便依次退回了朝班。

  却没有躬身领命,就势结束这个议题;

  刘荣也没急着进入下一个议题,而是将面前的竹简卷起,并从座位上站起身,带着竹简来到了天子启的御榻前。

  将竹简再恭恭敬敬摊开,摆在天子启面前正前方,旋即将双手环抱于腹前,做出一副‘请父皇过目’的架势。

  直到天子启煞有其事的将上身前倾,在竹简上细细扫视一遍,又生怕有人看不见般沉沉点下头,殿内朝臣百官才齐齐起身,对天子启躬身领命。

  “圣明无过陛下~”

  “臣等,唯顿首顿首,百拜领命而已……”

  这,便是恩、威尽出于上;

  或者说,是只有君——只有天子,才可以合理合法的‘作威作福’。

  除了天子之外,哪怕是太子,甚至是监国太子,也绝不可在这样的事情上代俎越庖。

  用后世通俗易懂的话来讲,便是刘荣作为监国太子,只有参政权、议政权,却绝对不能拥有重大决策权。

  从個人立场上,太子刘荣可以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身份职务上讲,监国太子可以从上位者的角度,在议论中否决朝臣百官、公侯贵戚的论点。

  但最终结果如何,必须由天子启拍板。

  在朝议之上,绝不会,也绝不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刘荣说:这件事,孤觉得可以,那就这么办吧,不用请示父皇了。

  哪

  请收藏:https://m.shuish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